那么什么是引根呢?

这个东西有点像后世的粮票。

在大魏朝,如果想要合法贩盐,商人必须向政府取得盐引,每引一号,分前后两卷。

中间盖上盐司关防大印。

然后从印章处将盐引一分为二。

后卷给商人作为凭证,这叫“引纸”。

前卷作为存根叫做“引根”。

商人凭盐引中的引纸去盐仓支盐,然后到指定销盐地区贩卖。

如今“盐根”烧毁,也就是朝廷出盐的凭证没有了,这件事可大可小。

如果上头较起真来,别说薛同知了,就算是盐运使都要跟着倒霉。

那么批验所里为什么府台衙门的同知会在这里呢?

徐鹤小声问了谢鲲后才稍稍了解一些。

原来批验所有大使和副使两人,掌验擎盐引之政令。辨别盐引真假,以及称量的准确性,防止胥吏从中捣鬼。

而这位府衙的薛同知属实是个倒霉蛋儿。

原本他同知干得好好的,可前不久因为一些小事遭吏部给事中弹劾。

他从京中同年处得知,自己从扬州府同知被贬为两淮盐运司扬州分司的盐运判官,佚从六品。

好好一个府衙正五品的府衙同知,一下子被降了两级,本来是挺倒霉的事儿。

但运司判官可不是普通的判官。

从府衙的清水二老爷变成了运司的肥缺,薛同知眼睛都笑细了。

这不,他一扫自怨自艾的颓唐,还没等吏部下文,便先来盐司下面最肥的鲍坝【参观】来了。

好死不死的是,就在这档口,又遇到了贼匪堵门,薛同知……不,是未来的薛运判差点哭晕在厕所。

看着眼前这位官场倒霉蛋,徐鹤有点无语。

人倒霉真是喝凉水都会塞牙。

就在这时,突然从西边有一支队伍朝鲍坝方向急赶。

领头的是两顶四抬小轿,后来跟着三百来号人。

等靠近了,众人才发现是扬州知府和盐运分司衙门的现任运判到了。

等二人下轿,徐鹤打量着眼前这位扬州知府。

周知府今年约莫四十出头的样子,国字脸,仪容方正肃穆,眉心一根悬针纹让他看起来不是那种好打交道的人。

至于现任运判则是一个白胖子,大腹便便,连下个轿子都有两个下人搀着。

两方想见,周知府皱眉扫向众人,颇有徐鹤后世大领导视察时的威风:“情况如何?”

李知节上前回禀,大概将情况说了一遍。

周知府沉着脸听完后,大手一挥,他身后带来的兵丁立刻越众而出,往批验所去了。

盐司的那个胖子运判一脸戏谑地看着自己的接任者:“薛同知,你怎么会出现在本官所辖批验所内?”

薛同知涨红了脸,转头看向李知节道:“本官来海陵查验去年登记皇册,恰好批验所大使在公署宴请本官,本官……恰逢其会,恰逢其会!”

薛同知要顶分司运判的位置在官场早就不是秘密了,鬼都知道他这就是个借口。

胖子运判呵呵一笑,瞥了一眼他便转头走跟着周知府往批验所内走了。

徐鹤看着周知府离开的背影,想到了昨天在沙洲上死去的掌柜和伙计。

也不知道周知府知道这次匪患,家中生意也遭了殃心中会作何感想。

事情已了,张景贤、李知节等人追上周府台去了批验所,徐鹤自己则回了海陵县,去凤凰墩上的徐府接母亲。

凤凰墩是宋兵为了抵抗金军南下,在城外取土堆垒的城内高点。

因为里下河水患不断,后来海陵县世家大族都喜欢把府邸建在此处。

这次贼匪扰城,谢鲲将兵马驻扎在凤凰墩上,一是因为害怕城破,此处地势较高,可以作为支点继续抵抗,二是靠近东城门,集结出城很快。

所以徐鹤带着小二进了城,没多久便来到凤凰墩上,找到徐府。

这次开门的还是瘸子徐勇,将他引到偏院,此处就是徐嵩安置谢氏的小院子。

刚进门,他就发现,原来老甲长一家竟然也跟着谢氏一起住进了这座小院。

“鹤儿!”谢氏见到儿子瞬间泪流满面,抱着徐鹤就哭上了,“我儿没事吧?娘担心到现在!”

徐鹤害怕谢氏担心,于是将昨天到今天的事情,挑些顺利安稳的说了。

“阿弥陀佛!菩萨保佑!”谢氏放开儿子,合起双掌,连诵佛号。

这时,老甲长听说徐鹤回来了,于是赶紧迎了出来。

徐鹤惭愧道:“大伯,鹏哥回东安集寻我舅母去了,我马上就回去找他们!”

老甲长虽然眼中满是担心,但脸上却装作无所谓道:“放心吧,他这家伙有膀子力气,就算遇贼也能跑掉。”

小二这时主动道:“徐大伯,要不还是我撑船回去找找吧!”

老甲长摆了摆手:“听说渔行没有贼人去,但你父母肯定担心,你先回去报个平安!”

徐鹤这时从谢氏那拿了一颗二两的银锭递给郭小二:“小二,此次如不是你,麻烦可就大了!这是我的一点心意,你收下。”

小二见状也不虚情假意地推脱,接过银子后对徐鹤道:“鹤哥儿以后要是用船尽管找我。有别的事需要我小二帮忙,也请人带个话儿!”

徐鹤点了点头,送走了小二。

等几人坐下后徐鹤问起昨晚之事,原来昨夜贼人刚到,徐家之人就已经收到了消息。

其实徐嵩早在泰兴县被贼人攻破后就安排庄子上的人每日都要放哨。

这件事就由刚刚开门的老军徐勇管着。

昨天半夜,就在谢氏熟睡之时,突然有人在院子外叫醒了谢氏,说是村东发现了贼人,大老爷让各家赶紧去孔怀堂集合。

谢氏听了一会儿,见周围都有了动静,这才跟着老甲长去了孔怀堂。

果然,徐家整个家族的人陆陆续续都赶了过来,来一批,大宗便安排人打着火把送这些人往北走避难。

但最后却把谢氏留了下来,听说是大老爷徐嵩特意叮嘱了。

谢氏一个妇道人家不方便,最后还让老甲长一家跟着谢氏一起进了大宗的逃难队伍。

他们这帮人先是去了渔行大族瞿氏处暂避打探消息。

天亮后得知贼人退走,这才扶老携幼进城中徐府安置。

至于其它族人现在也不知怎样了。

这时,老甲长道:“对了,昨晚临走前,我远远看见黄家大院火起,也不知道情况咋样了!”

徐鹤闻言一愣,黄家大院就是黄有才的家。

他们家在徐家村东南处,确实距离鲍坝很近,难道黄家……?